蓝光电影/影碟 BD50 毛发/越战毛发

蓝光电影/影碟 BD50 毛发/越战毛发
  • ¥22.00

  • 销量
    1
  • 浏览次数
    491
  • 购买数量
  • 选片期间请不要更换电脑和浏览器!

商品详情

好消息:近期推出各大流媒体平台出品版本,简称流媒体版。什么叫流媒体,比如国内的爱优腾,国外的奈飞,迪士尼等等在线平台。

4K必须4K机播放,蓝光必须蓝光机播放,请注意此类问题售出不退不换。

注意:盒装的计算方法是按均价每张乘以2元。如你买了10张,那就是加20元,但不一定是有10个盒子,双碟的就是一个盒子,请知悉。

低于10张或少于100元的订单加收10元包装费,请注意


4K 专用盒装


以下描述来源于各大网络,只作为影片内容介绍。并不作为影片配置参考(如:字幕,音轨,集数),以实物为准。


本片获1979年大卫迪泰罗奖最佳导演、最佳配乐奖

俄克拉荷马出身的青年克劳德(John Savage 饰)背井离乡计划参军,机缘之下结识了四位嬉皮士朋友乔治(Treat Williams 饰)、拉斐、沃夫以及珍妮。他们一起在街头吸毒露宿,克劳德对有钱人家的小姐席拉(Beverly D'Angelo 饰)一见钟情,乔治为使两人相见,带领几位朋友大闹席拉家的宴会,结果被投进监狱,乔治得以保释后四处筹钱,狱中的朋友们则因不愿剪去长发再掀波澜。五人出狱后参加了一场反战集会,克劳德与席拉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第二天,克劳德就踏进了军营准备参加越战。席拉与乔治等人驱车上千公里探望克劳德,在军队出征的前夕,克劳德与乔治的身份发生了颠倒……

◎网友影评

     这是一部拥有奇怪名字的电影——《Hair》,就像它疯狂的内容一样奇怪。
  对忠于正统教育的人们来说,它可能会勾引起内心深处隐秘的不安分因子,但表面上,大家还是会说:“怎么可以这样?!”
  而对那些游离于道德和规则之外的痞子们来说,它则正对胃口,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说:“Oh,shit,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废话少说,回到电影。
  米洛斯?福尔曼,这部电影的导演,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可能不会很多,提到他导的另外一部片子——《飞跃疯人院》知道的人应该会多一些。
  
  就像碟套上的评语:“太经典、太狠的东西了,米洛斯?福尔曼的经典歌舞片,嬉皮文化的完美展示,这就是自由呀!”在飞跃疯人院之前,他就让自己先飞跃了世俗的社会规则。
  
  我无意也无兴趣去研究什么嬉皮文化,我只是站在局外,单纯对电影展现出的生活好奇的审视,并不时的发出自己的惊叹、露出自己的艳羡。
  
  这是一部歌舞片,凌厉的音乐配上狂放的舞蹈,和主人公不羁的生活方式契合的天衣无缝,或许只有采用这种形式,才能将影片的精神淋漓尽致的传达吧。
  
  这部影片绝不仅是为了展现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展现只是表象,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发泄对当时社会的种种不满。“我不赞成影片里的状态,但我更难以忍受社会生活的现状”,这或许是导演内心隐含的想法,我猜。
  
  影片里充满了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讽刺,征兵、种族歧视、监狱制度、上流社会的虚伪礼仪……,但最主要还是对越战进行了尖刻而又深刻的批评和反思。
  
  美国嬉皮文化兴起的年代正是中国的文革时代。应该说,当时左倾思潮不光席卷中国,整个世界几乎都在激进思潮的笼罩之下,西方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中国更激进。
  
  法国****青年大学生发动起义,在巴黎打起了街垒战,差一点就把当时的法国内阁给****。激进的****大学生还在巴黎爱丽舍宫的大柱子上悬挂起毛主席、马克思和列宁的巨幅画像。
  
  美国“红卫兵”运动发展的极至是在哥伦比亚大学,当时最激进的一派学生把支持另一派学生的哥大校长绑架囚禁在办公楼里长达数日,最后支持校长的那一派学生用石块、棍棒把囚禁校长的那一派学生打跑,占领了办公楼,才把校长解救出来。
  
  毛主席、马克思和马尔库赛则成为西方激进学生称之为“3M”的思想先锋,在马尔库赛“越恋爱,越革命”的口号下,性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摇滚乐、海 因、大 麻等堂而皇之成为最流行的文化符号,男男女女的学生们占领一个个大房子过起了共产主义生活,一切传统价值观都被颠覆。
  
  影片展现了“垮掉一代”的这些生活片段,他们向往自由、向往激进,一切都向左向左再向左。然而,我想,当他们真的处于当时的中国,就会失望的发现,中国只有激进,而没有自由,毛主席更远非他们一厢情愿的导师。
  
  《黑冰》里有句话说:“规矩在建立的同时,就给违反规矩的人创造了巨大的利益。”这群嬉皮士们毫不犹豫的跨越传统道德规则,他们从中得到什么利益了呢?生活的自由,亦或内心的满足,或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知晓答案,然而,我们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身体力行的。
  
  不论得到了什么,最终他们还是必须向规矩屈服的。否则,垮掉的一代就真的垮掉了,美国也不会依然强盛。归根到底,自由只是个乌托邦,一个规矩倒下去,另一个规矩站起来。
  
  写到这里,想到博尔赫斯。他一生迷恋沙场的旌旗、街头的短刀、在酒吧里跳着火热探戈的情人和在旷野上逡巡咆哮的老虎,却永远深陷字词,他痛切的发现,所有这些驱动别人风风火火的折腾、尽情挥霍“爱、青春、死亡”的原动力,都和羞涩、拘谨的他无缘了。
  
  何止博尔赫斯,我们不都如此吗?每个人心中都有混不吝的欲望,都渴望体验一下垮掉的生活,然而,内心再疯狂,表面上也得很平常。
  
  影片结束了,内心又被撩拨的蠢蠢欲动,但要行动吗?至少我不能!